個人申請放榜後,幾家歡樂幾家愁。
但是統計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,你知道多少?
跟著戰神一起來了解其中秘辛吧!
1.台北藝術大學滿招
106學測個人申請放榜後,台灣各大校系,確實只有北藝大100%名額使用率,但北藝大僅開放24個名額,是全國最少名額的大學,滿招其實並不難達成。
2.成大化學無人分發
成大化學系從自然科3倍調降為2倍,進入二階的人數少了將近一半,人數從60人變成38人,第二階段又只考筆試並無面試,教授無法確認學生就讀意願,無人分發的狀況其實可以事先預期。
106學測個人申請成大錄取的學生,最後有8成還是選擇醫藥、生醫或化工材料,其實學生並不是要拿成大化學當做備胎,而是對於化學相關領域有興趣。
3.106學測人數減少6823人,申請人數減少4696人
由於近年少子化影響,未來幾年人數應該會微幅成長然後持平。
4.106學測個人申請過篩率81%,首次超過8成,志願選填趨於保守
過篩率表現出考生對於個人申請六志願選填的態度,過篩率從六成多攀升到八成,表現出落點的精準外,考生在志願選填的策略上也較往年保守許多。
5.過篩分發率74%持平,第二階段考試淘汰機制仍在
過篩分發率可以視為第二階段考試的篩選率,過篩分發率74%與前一年度一樣,代表第二關的篩選機制仍有26%的淘汰率(也包含自願放棄分發)。
6.106學測個人申請錄取率59.6%創新高,但仍有超過4成學生被迫指考
106年學測個人申請共75,414人申請,僅44,964人獲得分發,仍有超過4成的學生被迫選擇指考。
7.106學測個人申請備取率127%,較往年下修,學校願意備取、學生未必領情
少子化下,各校都願意多開放備取名額以確保招生無虞,但備取率下修則顯示備取名額已經趨於極限,過篩人數減少1833人、備取名額減少1966名。
8. 106學測個人申請過篩校系數3.04,少子化首次破3
每個通過篩選的學生平均通過3.04個校系,最後每個學生平均0.91個正取名額(前一年度0.89)、1.16個備取名額(前一年度1.16持平)、0.97個落榜
9.高雄醫醫學系名額76名卻只錄取40人
高雄醫是唯一在第一個週末考試的醫學系,因此絕大部分醫學系的考生都會投考,使得重榜的狀況非常嚴重,最後備取到139,備完仍只有40人分發。
P.S.長庚醫學系45名錄取29人,前一年也僅錄取28人,是正常卡在中間的狀況
10. 淡江名額使用率驟降為66.55%
淡江前一年度名額使用率80.86%,驟降為66.55%,是少子化台北私立大學影響最明顯的學校。
其餘使用率下降明顯的學校有,中山醫學大學(78.35%→63.22%)、華梵大學(55.08%→37.66%)、玄奘(73.62%→49.34%)、慈濟(86.58%→64.29%)、中信金(70.59%→43.94%)、宜蘭大學(82.52%→63.66%)、金門(78.05%→54.42%)
11.106學測個人申請中央光電、中興會計最多人報名,因為前一年學測級分數暴跌
中央光電(67-54-64)和中興會計(67-56-60以上)因為級分數驟降10級分以上,所以今年成為最多學生選擇的備案科系。
【更多文章】